一) 招標項目概況及要求
本次招標為鄭州市醫療衛生信息系統一期建設項目。
一、項目背景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眾矢之的,醫療改革無疑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這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今年4月初,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四大體系”和“八項支撐”,其目標是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新醫改”方案把“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列為“八項支撐”之一,醫療衛生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遇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衛生信息化服務于醫改成為醫療衛生信息化的共識,衛生信息化建設思路由原有單個業務驅動模式,轉向“以人為本”,提高信息化綜合效益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國家衛生部把“建立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作為當前醫療衛生信息化的重點。
居民健康檔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護、健康促進等)過程的規范、科學記錄。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信息多渠道動態收集、滿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資源(文件記錄)。
建立居民健康檔案被列為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首。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既能滿足自我保健的需要,提高自我預防保健意識和主動識別健康危險因素的能力;又能通過持續積累、動態更新的健康檔案,幫助衛生服務提供者系統地掌握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重要疾病或健康問題、篩選高危人群并實施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達到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目的;還能及時、有效地提供基于個案的各類衛生統計信息,幫助衛生管理者客觀地評價居民健康水平、醫療費用負擔以及衛生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為區域衛生規劃、衛生政策制定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指揮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具有重要的意義。
按照衛生部健康檔案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思路,即打好三個基礎,建好三級平臺總體要求,市級衛生信息平臺是一個最基礎的綜合管理平臺,它的信息來源于許許多多具體的業務系統,它的前端觸及到衛生領域的各個方面,只有建設好市級平臺,才能實現區域內信息共享,實現新醫改的目標!班嵵菔嗅t療衛生信息系統”項目正是國家關于《基于健康檔案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的思想指導下規劃的,為實現鄭州市醫療衛生信息化的重要項目。
鄭州市區域衛生總體規劃設計方案信息規范、居民健康檔案的數據庫、區域衛生協同共享交換平臺、婦幼保健信息系統、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和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是“鄭州市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的子項目。
二、現狀
1、鄭州醫療衛生總體情況
全市各類衛生機構總數1410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16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5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34個,婦幼保健院1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7個,衛生監督所7個。鄉鎮衛生院96個,村衛生所(室)2285家(近兩年新建1318所)。
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38557張,其中醫院床位32896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5.19張。
各類衛生技術人員達到42231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6389萬人,注冊護士16432萬人。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數為:5.68個。
全市各類醫療服務機構向社會提供門診服務28672299人次,提供住院服務1009339人次。年均次門診率為:3.87;年均次住院率為0.14。
各個村、鄉所有的區域百分之百實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全覆蓋,參合的農民數410.34萬人,參合率達到了97.92%。
2、鄭州市衛生信息化整體情況
(1)鄭州市各縣(市)區衛生局部分建立內部局域網,衛生監督、疾病控制等各級管理機構部分具備內部局域網。絕大部分醫院已實現業務覆蓋范圍內的局域網絡建設,僅極少數二級以下醫院無網絡建設。鄭州市衛生局機關內部建立局域網,未和二級機構及縣市區衛生局通過專線聯接。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建立的急救網絡,目前和28家急救站和7家急救分中心通過光纖vpn(2M)專線聯接。
(2)全面落實疫情網絡直報工作,國家疾病監測報告系統使用率達到100%。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通訊指揮調度系統已建成,由中心系統、7個分中心和28個急救站組成。衛生監督信息系統、婦幼保健信息系統、衛生應急指揮系統等系統未建設。全市100%的醫院建立并應用醫院信息系統,全市三級醫療機構和大部分的二級醫療衛生機構均建立了內部局域網絡,醫院信息系統(HIS)、財務管理廣泛應用、檢驗、影像、病案信息管理、統計信息管理等信息系統軟件部分應用。市屬各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了門戶網站,開展了網上掛號、網上咨詢、網上健康宣教等服務。部分醫院正在進行以電子病歷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改造。
3、社區衛生和新農合信息化現狀
目前鄭州市社區衛生系統已初具規模,在全國率先推行社區衛生服務“片醫”負責制,建立醫師、護士小組,配備移動電腦,統一安裝社區公共衛生管理系統,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部分社區中安裝醫療管理的信息系統,但存在社區健康檔案、兒童計劃免疫系統等多個系統之間信息不共享,社區與醫院無法互聯互通的問題。
新農合信息系統建設基本完善,新農合數據庫管理權限設置在各縣(市)、區新農合管理辦公室,服務終端延伸到各級各類醫院、鄉鎮衛生院和部分村衛生室(所),實現參合管理及基金管理功能。由于沒有市一級的統一平臺,“同城直補”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實現;服務終端未延伸到所有村所,“門診統籌”等功能亦無法實現。
4、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衛生領域信息化有一定成就和基礎,但業務不規范、功能不完善,系統分割、相互獨立、連續性和協調性差,信息系統綜合效益難以充分發揮。在項目立項和建設上多依賴于IT技術驅動,造成業務需求分析不深入,缺乏整體性,形成了一些“煙囪”、“孤島”系統。醫療衛生信息標準研究起步較晚,資源投入不足、技術人才短缺,醫療衛生信息化整體水平落后其他行業。
三、項目建設總體目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為主線,以建設社區衛生服務系統、新農合信息系統和婦幼保健信息系統為切入點,構架全市區域衛生協同共享交換平臺。建立起功能比較完備,標準規范統一,系統安全可靠,適應衛生體制改革和發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務于政府、社會和居民的衛生信息化體系;實現衛生資源、信息和服務的共享,實現公共衛生、社區衛生、醫療服務和衛生管理多方業務的協同;提高衛生管理與服務水平,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高衛生事業的宏觀決策能力;使鄭州市衛生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重點完成以下工作。
1、完成網絡全覆蓋。用2年半的時間,整合各種衛生資源,依據各個單位的不同特點,通過各種網絡方式(專線、ADSL、撥號等)實現市衛生局、各縣(市)區衛生局、各級醫院、各級疾病控制中心、各級衛生監督所、各級婦幼保健院(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室)、社會醫療機構、個體開業診所等與數據中心的網絡連接和信息互聯互通。
2、建立健康檔案數據庫。建立以健康檔案為核心的數據中心,使得健康檔案全市醫療機構共享,達到一定范圍的檢查結果互認,基本避免重復檢查,降低老百姓醫療成本 , 為解決“看病貴”創造條件。
3、建立區域衛生信息綜合服務保障體系。建立以“一個數據中心,一個平臺,九個應用系統”為內容的鄭州市區域衛生信息綜合服務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目標,使鄭州市醫療衛生信息化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4、 通過數據中心和區域衛生協同共享交換平臺建立各醫療機構縱、橫向間的信息共享和資源協同,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社區首診”,“雙向轉診”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
5、完成各衛生條線的整合,實現網絡互通、信息共享。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平臺系統,在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合理調配醫療資源,采取最優的措施預案,進行決策指揮。
6、推動數字化醫院的改造建設。建立基于電子病歷的臨床信息系統的數字化醫院的建設。
(二) 其它要求和說明
1、投標人應按每臺或每套產品給招標人提供至少一套完整的技術資料隨貨物包裝發運,其中包括產品的中文使用說明書、操作手冊等內容。
2、產品要求:為了保證本次采購產品的質量和售后服務,本次招標的所有產品是指其生產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和良好的銷售業績,其品牌在國內有良好的信譽度和較高知名度的產品。
3、投標人對于招標文件沒有列出,而對系統的正常運行和維護必不可少的產品、配件、軟件、線纜及其它輔助材料等,投標人有責任給予補充,并應同其它產品一并報價,并包含在投標總報價中。
4、投標人應對本次投標的所有產品進行長期進行技術支持(含技術咨詢等)。若投標人質保期內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到達現場,采購人有權要求投標人給予合理的經濟賠償。在質保期內,由于工程項目本身缺陷發生故障或損壞而造成的損失,投標人應給予采購人經濟賠償。
(三) 項目需求
包號 硬件/軟件名稱 交貨時間及交貨地點
1 健康檔案數據庫、交換平臺、信息規范及婦幼信息系統軟件 簽訂合同后 日內用戶指定地點
2 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軟件
3 新農合信息系統軟件
4 數據中心硬件、系統軟件及系統集成
(四)招標項目要求
包1:
一、建設內容
一、建設鄭州市區域衛生總體規劃設計方案信息規范
根據衛生部關于《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平臺建設指南》的要求,遵循衛生部《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結合鄭州市醫療衛生的實際情況,建設鄭州市區域衛生總體規劃設計方案信息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