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項目概述 1
1.1 新醫改對信息化的要求 1
1.1.1 衛生信息系統是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 1
1.1.2 信息化建設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工程 2
1.2 太倉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現狀 3
1.3 太倉市衛生信息化的主要問題 3
1.4 太倉市衛生數字化的必要性 4
1.4.1 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實現“不得病、少得病” 5
1.4.2 提高醫療衛生業務質量和效率的需要 5
1.4.3 統一和規范各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的需要 6
1.4.4 提高衛生行政監督管理能力的需要 6
1.4.5 區域內醫療資源優化配置的需要 6
1.4.6 提高衛生決策和應急指揮能力的需要 7
1.4.7 進一步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需要 7
1.5 規范性引用文件 7
第二章 需求分析 9
2.1 用戶分析 9
2.1.1 居民個人及家庭 9
2.1.2 企事業單位 10
2.1.3 醫療衛生服務機構 11
2.1.4 公共衛生專業機構 12
2.1.5 衛生行政部門 13
2.1.6 相關部門 14
2.2 醫療服務整合需求 14
2.2.1 電子健康記錄EHR共享 14
2.2.2 全市診療一卡通 15
2.2.3 區域醫療協作需求 15
2.2.4 醫療衛生互動服務 16
2.3 公共衛生整合需求 16
2.3.1 婦幼保健信息交換 16
2.3.2 疾病預防信息交換 16
2.3.3 公共衛生應急指揮 17
2.4 衛生管理決策需求 17
2.4.1 衛生資金管理制度 17
2.4.2 電子病歷管理制度 18
2.4.3 雙向轉診管理制度 18
2.4.4 健康保健管理制度 18
2.4.5 提高決策能力需求 18
2.5 醫療衛生機構需求 18
2.5.1 醫院 19
2.5.2 醫生工作站 19
2.5.3 疾病預防中心 19
2.5.4 婦幼保健所 20
2.5.5 衛生局 20
2.6 平臺建設維護需求 20
2.7 本項目建設的關鍵問題 21
2.7.1 區域“健康一卡通”系統的建立與管理 21
2.7.2 市民健康檔案信息模型設計 21
2.7.3 健康檔案標準的應用 22
2.7.4 衛生部平臺規范的遵循 22
2.7.5 各種異構信息系統的集成 23
2.7.6 系統的可持續性 23
第三章 建設目標與原則 24
3.1 建設目標 24
3.2 建設內容 25
3.3 建設原則 25
3.3.1 統一規劃、統一標準 25
3.3.2 聯合共建、保護投資 26
3.3.3 分步實施、注重效益 26
3.3.4 實用先進、安全可靠 26
第四章 系統總體設計 27
4.1 總體設計思路 27
4.1.1 以人為中心的指導思想 27
4.1.2 基于MPI 與EHR架構 27
4.1.3 縱橫向業務相結合整合 28
4.2 系統架構 28
4.2.1 系統總體架構 28
4.2.2 邏輯架構 29
4.2.3 網絡架構 31
4.3 系統業務模型 32
4.4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EHR 33
4.4.1 EHR時序多維空間模型 33
4.4.2 EHR開放式邏輯構件模型 36
4.4.3 EHR可擴展的技術模型 38
4.4.3.1 電子健康檔案EHR索引 38
4.4.3.2 電子健康檔案EHR摘要 39
4.4.3.3 電子健康檔案EHR地址 40
4.4.3.4 電子健康檔案EHR實體 40
4.5 區域信息平臺基礎服務設計 40
4.5.1 區域信息平臺注冊服務 41
4.5.2 健康檔案存儲服務 42
4.5.3 醫療衛生信息共享和協同服務 42
4.5.4 全程健康檔案服務 46
4.5.5 健康檔案存儲服務 51
4.5.6 醫療衛生信息共享和協同服務 51
4.5.7 全程健康檔案服務 55
4.6 系統總體部署 59
4.6.1 總體部署模型 59
4.6.2 系統數據整體部署 61
4.6.3 與蘇州市級中心的關系 64
4.7 創新設計 65
4.7.1 基于面向服務的SOA架構的信息集成平臺開發,實現社區醫療衛生信息的共享與交換 65
4.7.2 創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時序多維空間結構模型”的標準化健康檔案,解決社區數字化診療瓶頸問題 67
4.7.3 采用基于病人信息主索引交換(PIX)機制的EHR整合技術,支持區域協同醫療服務模式下的雙向轉診 71
4.7.4 醫療業務協同服務創新設計 73
4.7.5 GIS技術在區域醫療管理領域中的應用創新 74
4.8 “新醫改”思想的體現 74
4.9 安全體系規劃 76
4.9.1 安全等級 77
4.9.2 物理安全 78
4.9.3 網絡安全 79
4.9.4 系統安全 79
4.9.5 數據安全 79
4.9.6 應用安全 80
4.9.6.1 統一身份認證 81
4.9.6.2 采用PKI加密 82
4.9.6.3 數字簽名的應用 82
4.9.7 管理安全 83
4.9.8 安全系統選型 84
第五章 項目建設內容 85
5.1 一個中心(數據中心) 85
5.1.1 數據中心數據集 86
5.1.1.1 公共數據的來源 88
5.1.1.2 公共數據的存儲 89
5.1.1.3 公共數據的使用 90
5.1.2 數據資源設計 92
5.1.2.1 健康檔案數據庫模型 92
5.1.2.2 健康檔案索引數據庫 100
5.1.2.3 注冊數據庫 101
5.1.2.4 標準數據庫 101
5.1.2.5 突發事件公共衛生數據庫 102
5.1.3 數據中心標準規范建設 105
5.1.3.1 數據的規范與標準制定 105
5.1.3.2 信息標準管理平臺 109
5.1.4 權限管理 110
5.1.5 健康檔案瀏覽器 110
5.1.6 數據中心管理 111
5.2 一大平臺(數據共享和交換平臺) 112
5.2.1 總體技術要求 113
5.2.2 數據共享模式 114
5.2.2.1 共享數據的訪問 114
5.2.2.2 共享數據的管理 115
5.2.2.3 共享數據的更新 115
5.2.3 數據交換模式 116
5.2.3.1 交換數據的訪問 116
5.2.3.2 交換數據的管理 116
5.2.3.3 交換數據的更新 116
5.2.4 層次結構 116
5.2.5 功能架構實現 117
5.2.6 消息交換中心 118
5.2.7 數據接口設計 120
5.2.7.1 數據采集 120
5.2.7.2 數據包格式定義 121
5.2.7.3 數據包的封裝與解析 122
5.2.7.4 數據導入 123
5.2.8 平臺接口服務 123
5.2.8.1 EHR醫療數據標準和服務 123
5.2.8.2 EHR衛生數據標準和服務 123
5.2.8.3 衛生管理數據標準和服務 124
5.2.9 運行監控管理 124
5.2.9.1 用戶管理 124
5.2.9.2 權限管理 125
5.2.9.3 主題管理 125
5.2.9.4 節點管理 126
5.2.9.5 密鑰管理 126
5.2.9.6 日志審計 126
5.2.9.7 備份與恢復 127
5.2.9.8 系統配置 127
5.3 七大應用系統 127
5.3.1 衛生管理系統 127
5.3.1.1 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127
5.3.1.2 “一卡通”管理系統 129
5.3.1.3 醫療服務 130
5.3.1.4 衛生資源統計分析 130
5.3.1.5 績效考核系統 130
5.3.2 雙向轉診系統 133
5.3.3 社區衛生服務系統 134
5.3.3.1 健康檔案 135
5.3.3.2 慢病管理 135
5.3.3.3 全科醫生工作站 136
5.3.3.4 健康教育 138
5.3.3.5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系統 139
5.3.4 醫院信息系統 139
5.3.4.1 電子病歷系統 139
5.3.4.2 門診醫生工作站 145
5.3.4.3 住院醫生工作站 149
5.3.4.4 護理業務 153
5.3.4.5 財務管理 162
5.3.4.6 輔助診斷與治療 164
5.3.4.7 藥品管理 164
5.3.4.8 行政后勤管理 167
5.3.4.9 檔案管理系統 168
5.3.4.10 績效考核管理子系統 168
5.3.4.11 計劃免疫接種 169
5.3.4.12 患者服務系統 170
5.3.4.13 嵌套“雙向轉診系統” 170
5.3.5 疾病控制管理業務系統 171
5.3.6 體檢系統 172
5.3.6.1 系統總體架構 172
5.3.6.2 系統特點 172
5.3.6.3 系統功能 174
5.3.7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 174
5.3.7.1 系統建設總體目標 174
5.3.7.2 數據分析 175
5.3.7.3 總體架構 176
5.3.7.4 系統軟件功能設計 178
5.4 項目第三方軟件 187
5.4.1 數據庫系統Oracle DB 10g 187
5.4.2 中間件 193
第六章 項目實施管理方案和質量保障體系 213
6.1 項目進度計劃 213
6.2 項目組織安排 213
6.3 項目階段劃分 216
6.3.1 準備階段 216
6.3.2 項目啟動階段 216
6.3.3 項目實施階段 217
6.3.3.1 項目實施階段(一) 217
6.3.3.2 項目實施階段(二) 217
6.3.3.3 項目實施階段(三) 218
6.3.4 實地實施 219
6.3.5 項目驗收 220
6.3.6 售后服務 220
6.4 項目管理控制 222
6.4.1 項目交流模型 222
6.4.1.1 內部交流模型 222
6.4.1.2 外部交流模型 222
6.4.2 客戶化的生命周期 223
6.4.3 目標/范圍階段 223
6.4.3.1 里程碑達到的條件 223
6.4.3.2 該階段中各角色的責任 224
6.4.3.3 該階段內部實施過程 224
6.4.4 設計階段 225
6.4.4.1 里程碑達到的條件 226
6.4.4.2 該階段中各角色的責任 226
6.4.4.3 該階段內部實施過程 227
6.4.5 客戶化階段 229
6.4.5.1 該階段原則 229
6.4.5.2 里程碑達到的條件 230
6.4.5.3 該階段中各角色的責任 230
6.4.5.4 該階段內部實施過程 231
6.4.6 穩定階段 232
6.4.6.1 該階段主要任務 232
6.4.6.2 項目組中各角色的責任 232
6.4.6.3 該階段內部實施過程 233
6.5 問題處理流程 234
6.5.1 需求變更的流程 234
6.5.2 測試流程 235
6.5.2.1 Bug流程 235
6.5.2.2 軟件BUG模版的內容 235
6.5.2.3 測試案例編號規則 237
6.6 項目質量控制 237
6.6.1 質量方針 239
6.6.2 軟件質量保證 239
6.6.3 軟件質量管理控制 240
6.7 項目進度控制 245
6.8 項目風險控制 246
6.8.1 人力資源的風險 246
6.8.2 環境設備的風險 246
6.8.3 用戶領導小組變更的風險 246
6.8.4 對需求的風險 247
6.8.5 團隊合作風險 247
6.8.6 人員流動的風險 247
6.8.7 目標范圍定義的風險 247
6.9 項目測試方案 248
6.9.1 目的和任務 248
6.9.1.4 目的 248
6.9.1.5 任務 248
6.9.2 人員和設備 248
6.9.2.1 人員 248
6.9.2.2 設備 249
6.9.3 測試方法 249
6.9.3.1 靜態分析方法 249
6.9.3.2 動態測試方法 250
6.9.4 測試方案 251
6.9.4.1 測試工作流程 251
6.9.4.2 測試步驟 251
6.9.4.3 測試通過準則 253
6.9.4.4 測試文檔格式 253
6.10 項目驗收方案 257
6.10.1 驗收方法步驟 257
6.10.2 系統初步驗收 258
6.10.3 系統正式驗收 258
6.10.4 驗收測試標準 259
6.10.4.1 測試的范圍 259
6.10.4.2 驗收測試進入條件 260
6.10.4.3 測試通過標準 261
6.11 建設成果 262
第七章 售后服務方案 264
7.1 公司提供免費三年本地化服務時間承諾 264
7.2 新成立的太倉公司承諾(注冊資金3000萬) 264
7.3 培訓計劃 264
7.3.1 培訓目標 264
7.3.2 培訓方式 264
7.3.2.1 項目專題培訓 264
7.3.2.2 項目現場培訓 265
7.3.3 培訓教師安排 265
7.3.4 培訓內容與日程 265
7.3.5 培訓質量控制 267
7.3.6 培訓預期結果 267
7.4 維護方案 267
7.4.1 服務宗旨 267
7.4.2 服務機構 268
7.4.3 服務時間 268
7.4.4 服務范圍 269
7.4.5 服務響應 269
7.4.6 首次現場服務 269
7.4.7 例行巡檢服務 270
7.4.8 緊急現場服務 270
7.4.9 定期巡檢服務 270
7.4.10 現場多級服務 270
7.4.11 技術支持方式 271
7.4.12 技術支持流程 272
7.4.12.1 響應式服務流程 272
7.4.12.2 主動式服務流程 274
7.4.12.3 技術后援服務流程 274
7.5 售中、售后服務承諾 275
7.5.1 培養系統管理員 275
7.5.2 培訓操作人員 276
7.5.3 現場支持服務 276
7.5.4 電話咨詢及郵件服務 276
7.5.5 網上及遠程在線診斷和故障排除 276
7.5.6 重大技術問題處理 277
7.5.7 免費維護期后 277
第一章 項目概述
1.1 新醫改對信息化的要求
1.1.1 衛生信息系統是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
以“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為總體目標的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健時期,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改變和生態環境變化等給醫藥衛生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嚴峻挑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現階段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
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正深刻改變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并影響著人們的日常起居出行。信息與能源、材料并稱為知識經濟結構中的三大資源,信息資源存在于經濟、科技和社會的所有領域,已經成為關乎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建立和完善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有效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推動信息資源的傳播整合和再創造,是現代社會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衛生信息化建設將立足于衛生信息系統構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衛生信息資源的聯通和共享,以數字化改進傳統的衛生服務模式和管理方式,促進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從而全面提升醫療衛生體系的績效,改善全體居民的健康狀況。
為了建立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等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中發(2009)6 號,下簡稱 《意見》)提出,將“完善體制機制,保障醫藥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標志著此輪改革已步入到系統設計、制度聯動、講求機制轉變的新階段。
衛生信息化建設作為新一輪醫改的重要目標之一,對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衛生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建設不是簡單局限于醫療服務終端的單機操作,醫療機構電子化的內部管理,或者部分業務、流程信息的電 |
|